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资讯 >> 形势分析

从企业角度看转型升级的难点和瓶颈

发布时间:2017-04-05 10:21:50   文章来源: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图7.jpg

近日,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家纷纷呼吁降低税费,调整用工政策,给予转型升级中的企业以资金支持。湖州丝绸协会会长凌兰芳称,近几年周边的传统纺织企业订单明显减少,表面上看年度出口金额差不多,但是按照价格和汇率算的话,整个出口总量在减少。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用能成本、用工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四大成本都在迅速上涨。他说:“税负很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方面,每个环节都要交税,税大概是利润的三倍,利润微乎其微。比如企业一年交1000万元的税,利润可能不到300万元。这已经算好的企业了,很多企业连税都交不出来,税一交就亏损了。”浙江中南建设董事长吴建荣称,去产能方面,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有些地方没有真正去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升级上面缺乏引导和帮助。有些地方不太愿意把土地给制造业,即使供给价格也会比较高,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成本竞争力。最终导致很多企业不再搞制造业。凌兰芳也指出,转型升级走高科技的道路,也需要技改、需要人才、需要资本,但国家在引导传统制造业解困脱围、转型升级方面,措施、办法还不多,示范典型少,即使有也很难学习模仿。他认为,首先国家在这方面要有方向和线路图,如果产业调整要慢慢搞,那么技术、资金和人才这三要素通过哪一个办法来给予解决,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吴建荣也提出,政府应多关心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可搞一些担保制度给它们做担保。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表示,中国制造业衰微的深层次原因还是过多的行政管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包括对劳动力、资金和生产要素等的管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去掉对生产企业的这些管制和约束。但他也承认,中国现在每年有固定的大量财政支出,比如7600万人吃财政饭的这笔刚性支出,这些制约性因素造成很多政策难以真正落实下去,放松管制、解放生产力无法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