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资讯 >> 精彩观点

东莞怎么办?中国制造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5-03-20 15:08:35   文章来源:    您是第0位浏览者

 

 

编者按:看到一篇好微信,拿出来与大家一道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读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诸多微信圈好友没有发声,相信你的见识颇深,商会微信圈就是我们自己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传递正能量,沟通市场信息,大家一定会感谢你!

东莞为什么如此让人担心

东莞是中国的缩影,是大多数城市的镜像。

它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它的前途就代表着中国的前途,它的爱恨记载着这个国度的现实,它的血泪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辛酸。它是“MADE IN CHINA”的样本区域,但凡任何有关制造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在东莞找到分析样本。

东莞的危机从没有消停过,6年前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东莞制造业十停去了四停,产业工人一年中丧失150万,1600家台企、2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但当时的金融危机其实与东莞自身危机关系并不大,真正令东莞企业难受的是现在,以及将病入膏肓的整个经济运作肌理,能及它的整个经济结构。这似乎是一种经济癌症,无法治愈,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座城市慢慢走向衰亡。

2015年1月10日,微软计划春节前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同时,位于北京微软诺基亚工厂也将同步关停。据悉,此次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工厂裁员共计9000人。

2014年12月,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接下来位于东莞的关联公司万事达和联胜相继倒闭。据了解,联建科技辉煌时有员工两万多人,2014年业务每况愈下,至倒闭前还有3000多名员工。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两家工厂倒闭时共拥有员工7000人。

2014年12月,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①

东莞发生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2008年拥有七八千名员工合俊集团的倒闭,早就揭开了企业倒闭的序幕,从2009年到2015年,据广东工业协会的一个内部统计,有超过4000家企业倒闭,而此时的媒体,只是将眼光盯在“东莞扫黄”的问题上。

东莞发展史:曾经的城市优等生

以三来一补,承接深圳升级的东莞,在2003年时号称“东莞塞车,世界感冒”,不必说东莞威名,就是一个小小长安与虎门,也已经让人咋舌惊叹。它一直被誉为珠三角的典型,利用国内外(主要是境外)资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积极招商引资,20年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2007年跻身中国城市“三千亿俱乐部”。从国家工业化和吸引外资的角度看,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并且使本地户籍人口通过土地纽带直接获得改革开放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在最顶峰的时候,2007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2151亿元,占全国的1.2%,占广东的10.2%;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529.5亿元,占全国的1.05%,占广东的7%;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752亿元,占全国的1%,占广东的8.1%;全市22个镇街可支配财政收入总额159亿元,平均每个镇街4.9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总额182亿元,平均每个村(社区)2078万元;村区两级集体资产总值1041亿元,约占广东同级的28%,东莞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12位,全市22个镇街全部入选中国千强镇。

东莞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一是紧抓和善抓机遇。东莞与香港的距离虽比深圳远,但比很多地方都要近,东莞人就盯住这个优势,大力吸引外资,首先是来自香港的资金。二是东莞人实在,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厚德务实,不与别人争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各镇区和村级组织的干部群众都是埋头苦干的,正因为埋头工作,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加工贸易服务办公室,对来东莞办企业的实行一条龙服务,各部门集中在一起解决企业和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大大加速了外资进入东莞的速度。

其实东莞何曾只是存在这引动问题。它采取的市、镇、村“多轮驱动”为主的开发模式,虽然造就了今天的遍地工厂,同时造就了东莞缺乏核心区的弊端。今天,东莞面临制造业升级难题、社会管理难题、社会治安难题等等,广东其他地区(包括珠三角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正在或将会遇到,从典型的特征这一点来说,东莞未来能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事实上也暗喻了广东能不能顺利实现超越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同时还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东莞的富裕,本地人形成了庞大的食利阶层,他们已经失去了创造财富的动力,造成极严重的社会负效应?一旦村里的大企业经营不佳,劳动力供给减少,出租收益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缺乏创业冲动的城市将无法面对这样的困境。而且东莞各镇经济割剧,“诸候经济”在发展初期充满活动,但到了现在就是混乱无章,产业布局不合理。

东莞要转变发展模式,是何其艰难。东莞的弱点在于产业需要升级,但是更新换代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的“腾笼换鸟”只是一种美好愿景,但现在倒闭潮一浪接着一浪,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稳住这些企业,是中国现在面对的一个天大难题。

东莞失落史:“中国制造”的悲剧宿命

东莞走到今天这地步,并非中国经济“基因突变”,而是以投资为取向的经济模式的终结,是“畸形”经济增长的泡沫幻灭,是城市发展取向的“走火入魔”,是世界Economic结构的失衡、全球制度设计的纰漏的必然结果,一切都符合逻辑,不是偶然之中的必然,而是“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莞选择的就是一条“无解”的“中国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获得某种成功,但在经济风暴来临时,由于“内功”的不足,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一片废墟。

东莞的隐患从2002年就种下——可以说2002-2008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工业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基本上与国内消费无关)和国内房地产“疯狂炒作”(官商默契配合)的结果。仅从城市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这段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不正常的、最畸形的经济增长时期——“风光无限”世界增长第一的中国经济,不是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拉动,而是以“房地产业”和“出口”的“虚晃两枪”所致,东莞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如此疯狂,其风头直逼深圳,也正是顺应了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战略,但消费市场完全掌控在别人手里,自己家里人一穷二白,一旦外界风吹草动,那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成为一片废墟就是理所当然。

东莞以“牺牲环境”、“榨取廉价劳动”这种“自断经脉”的方式换取表面光鲜的GDP,就像从身体上割肉来给脸上美容;而不是促进内需,增长国民财富,完善社会保障,以这样“修真守元”的模式来取得持续的发展,“走火入魔”是尽早的事,所以从2005年开始,东莞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在血汗工厂的烟熏火烤下,历经数年的勃起后,变得有点肾亏。

可东莞如果不走这条路,它又能走什么样的道路?那中国呢?又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打工仔不能回答,企业主不能回答,东莞这个城市也不能回答。

东莞怎么办:曾经发展模式的命运猜想

1、制造业小微化将是未来趋势,3D打印和智能机器人将影响东莞制造。

制造业的门槛已经变得很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原先有规模的这种类型的制造业,将难以为继。知识产权受到空前重视,产品创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业的小微化将化解供应的矛盾。

2、外资将持续看空中国制造,规模化制造业将持续缩减规模及数量。

除了欧美资本的回流,台资及港资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将会大批量倒闭。台资曾经在07年空前地达到60万家(全国),现在只剩35万家左右,未来或许10万,或许5万,台资在大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港资更不用讲比台资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时制造水平更加低下,如合俊玩具的倒闭或者金卧牛的倒闭,都连带拖累数百家供应企业或倒闭或缩减规模。②

3、出口受阻,中国制造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

东莞最核心的是它的制造业,其实就是加工业,但由于现在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没有价格优势,能维持到现在主要是因为产业链条的支持,但未来命运很难说。虽然国内需求上涨,与东莞制造无关。

4、企业转型难上加难,并不占据产品创新领先水平的东莞基本无法突围。

目前东莞仅有东莞控股、生益科技、粤宏远A等3家企业上市,为省内上市企业最少的一个地级市,上市公司的缺失不仅与东莞总体经济实力不相称,而且也影响了东莞产业强筋壮骨。

5、企业倒闭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担心。

东莞联胜拖欠供应商2个多月货款共计1.2亿元。东莞奥思睿德老板跑路时欠供货商6000万元货款。兆信通讯老板高民自然谢罪时公司至少拖欠了供应商4000万元以上资金。2014年3樱达电器突然倒闭时,拖欠一百多名供应商1.9亿元货款,欠供货商货款最多的一家达2000余万元。东莞该如何应对这些事年。

东莞必须将所有的包袱都丢掉,像90年代那样第二次创业,“去黄”不是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如何让企业资产落地化,打工人员户籍化,财政税赋减轻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减轻企业负担,不要在企业倒闭之前赶紧去把没收的税收回来,人性化地处理现在企业所面监的难题,帮助企业度过这个萧瑟的冬天,而不是轻易再去花费巨资开拓所谓国内市场。

东莞为什么让人关注,因为它象征着这个国家。

虽然我们一直在谈创新,但除了北上广深,中国大部分城市学的还是东莞,因为在GDP至上的30年,它代表着一种成功。

2008年2月2日,“夜郎锅王”贴出《东莞:浮华的外表 沉重的肉身》,点起东莞大讨论烽火狼烟;2008年11月8日,“我叫梁山伯”在“天涯社区”中发表《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一石激起千层浪;2008年11月12日,“我不是祝英台”在东莞“阳光网”社区发表《拿什么拯救你,风暴中的东莞?》。为什么东莞能在全国能引起如此轰动,引发一波又一波的骚动,主要原因在于,东莞不是珠三角的东莞,不是广东的东莞,东莞是中国的东莞,逆反命题就是:东莞放大就是整个中国。东莞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模式。东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制造”的象征,如果东莞这个标杆倒下了,那不仅是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而且对这个国家的信心有很大的打击。

 

梅萌:昨天商会领导集中拜访了南京、扬州的部分会员企业,针对目前经济形势、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各家企业所遇到带共性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大家对商会领导此时的探望和慰问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有商会这么个可供大家抱团取暖的平台感到欣慰,就商会历年来提倡"坚守"达成共识。半夜时分回到家中,恰好看到此篇文章,感觉笔者提出的"东莞怎么办?"也正是昨天大部分企业家、同仁们所提出的玩具行业怎么办?玩具企业怎么办?的翻版,遇到的问题何其一致,大家的想法何其一致,强烈推荐大家好好读一读此篇文章,"坚守"还是"放弃",何去何从,对于我们这帮做了一辈子玩具事业的玩具人来说,真的到了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胡兴根:该篇文章值得业界深思!虽然这是畸形经济发展中的规律,似无法躲避,关键是我们的经济专家、学者及媒体为何不及早发声?难道是各地为政债而“明知故为”?如今是痛定思痛,业界也要考虑该怎么办?建议商会在微信上开展讨论,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天无绝人之路”!拿出勇气,积极自救。

梅萌:在扬州,有些老总们反映,有些玩具厂老板放弃做玩具,改把厂房出租,年收入二、三百万,轻轻松松开上了奔驰,叫他们羡慕不已,这至少反应了部分实体企业家目前的心态,一但漫延,前景堪忧啊!

梅萌:玩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企业家养活了成千上万个工人及其家庭的同时,还给国家贡献了可观的税收,现在却要为区区一辆奔驰而放弃浸透自己血汗的坚守了几十年的事业,离开饱经风霜和辛劳却充满希望和憧憬、十分留恋的熟悉的工厂,难道不觉得可怜、可悲,叫人心寒吗?离开了实体经济,国家经济不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了吗?

陆晓燕:中国制造业目前大部分还是以外贸为主,销售模式还是以大客户为主,很单一,抗风险能力很差,虽然是成千上万人的工厂,可能就几个大客户,所有的配套都围着大客户来,大客户出问题了,自然躲不过业务萎缩的结果,所以开拓销售渠道是很关键的一步,直接接触到终端客户,研究市场需求,为终端直接开发产品是很必要的

   陆晓燕:听说扬州安贝斯沈总买下了原来是他们客户的一家加拿大公司,直接接触终端市场,业务能力提高了,自然订单会越来越多

陆晓燕:很认可现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优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基础工业出口,譬如纺织,印染,绣花等等,再加上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出口,这种优势在被加速赶超

陆晓燕:据我们孟加拉客户说那边缝纫工的工资在四五百元一个月,产能相当于中国工人的一半,就是这样,算下来人工也是非常便宜,他们目前就是原料都是从国内进口,但今年开始他们引进了数码印花机器和绣花机器,目前只剩下织布没法做,还要从国内进口,但按照这个趋势,纺织配套也是迟早的事

梅萌:这的确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在谈还能做几年,这叫苟延残喘,我们已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特别是无自己品牌,无自己设计,命运完全掌控在别人手中的那类企业,就更应尽早未雨绸缪,谢谢小燕。

陆晓燕:其实市场需求还非常多,很多需求没有被开发出来,多跑跑一线市场,多投入研发去满足这些需求,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